“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在仲夏的绚烂时节,河北科技大学 “信火燎原” 宣讲团的青年学子们怀揣着炽热的教育热忱与社会责任感,奔赴保定师范附属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科普课,于他们纯真的心灵中播撒下编程智慧的火种,点亮科技筑梦的星辰大海。 7 月 9 日,阳光明媚,校园内弥漫着浓郁的求知氛围与蓬勃朝气。宣讲团成员踏入校门的那一刻,便感受到了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目光与热烈欢迎的空气。在课程正式开启前,一场意义非凡的仪式在校园内举行。宣讲团成员与保定师范附属小学的副校长、主任等共同见证了河北科技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的签约授牌仪式,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校际合作的深化与拓展,也为后续更多知识传递、思想交流搭建起了稳固的桥梁,开启了大手牵小手,共赴成长之旅的新篇章。
随后,双方进行关于后续宣讲的深入交流和探讨,宣讲团的团队负责人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在场的师生介绍了此次宣讲的主题 —— 红色加科普。她强调,这不仅是一堂编程知识普及课,更是一场融合红色历史智慧与现代科技思维的创新探索,旨在让孩子们在感受革命先辈伟大精神的同时,开启思维的新维度,激发对编程世界的无限好奇与向往,为孩子们的未来成长赋能添彩。
课程板块一:巧渡金沙江:拆解难题的智慧 课堂伊始,宣讲团成员巧妙地引入巧渡金沙江这一经典红色历史事件。只见他们用生动形象的讲述,将红军战士们面对滔滔江水、重重敌军时的英勇无畏与智慧谋略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深入剖析过程中,他们提出,将巧渡金沙江这一复杂艰巨的任务分解为多个关键步骤 —— 侦察敌情、巧设迷阵、精准定位渡江点、顺利横渡等。这种分解思维,恰是编程世界里的核心理念所在。孩子们听得目不转睛,眼神中闪烁着对新知识的渴望与对历史的崇敬,仿佛穿越时光,置身于那惊心动魄的渡江现场,亲眼目睹红军战士们用智慧与勇气书写传奇,同时也在心中悄然种下分解复杂问题的思维种子。 课程板块二:鸡毛信与二进制——密码背后的奥秘 紧接着,课堂进入了第二个板块,鸡毛信的故事如磁石般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宣讲团成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在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一封封鸡毛信承载着十万火急的情报,传递着关乎生死存亡的消息。鸡毛的数量代表着信件的紧急和保密程度,这是一种独特的符号语言,与之类似的,还有电脑能够理解的二进制密码。他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二进制的奥秘,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开关的关和开分别对应 0 和 1,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二进制的简洁与强大,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编程世界的大门,为信息的加密与传递保驾护航。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回答问题,思维在红色故事与编程知识的碰撞中火花四溅,展现出对知识的极高热情与敏锐度。 课程板块三: 飞夺泸定桥——编程指令的生动演绎 课堂的高潮在第三板块飞夺泸定桥的情景模拟中掀起。宣讲团成员借助动画演示,让红军战士们反复攀爬铁索桥的动作鲜活地呈现在孩子们眼前。他们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思考,这种不断重复的攀爬动作,正是编程里 “循环指令” 的生动体现;而当遇到敌人炮火猛烈时,红军战士们停下寻找掩体,待安全后再继续前进,这就是 “条件判断”。在动画的逼真展现与成员的细致讲解下,孩子们仿佛化身为英勇的红军战士,身临其境地感受着编程指令在实战场景中的巧妙运用,对编程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也将红色精神与编程思维的融合发挥到了极致。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宣讲团成员们巧妙地运用提前准备好的徽章和立牌作为奖励,激励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思考。当孩子们回答正确时,收到徽章和立牌的那一刻,他们脸上洋溢着的自豪与喜悦,宛如夏日盛开的花朵,绚烂夺目。这不仅是一份物质奖励,更是对他们思维火花的肯定与鼓励,进一步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整个课堂沉浸在欢快、活跃而充实的氛围之中,知识的传递与思维的碰撞在这里不断升华。
随着课程接近尾声,教室内回荡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讨论声与不舍的叹息声。这堂别具匠心的红色科普课,如同一座灯塔,在孩子们的心海中点亮了编程的光芒;又似一把火炬,传承红色基因,点燃少年们的科技梦想。红色历史的厚重底蕴与编程知识的无限魅力交织相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希望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种子必将在他们的成长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让红色精神在科技时代绽放新彩,让少年们怀揣编程梦想,在科技的广阔天地中自由翱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属于他们的智慧与力量,书写属于新时代少年的壮丽篇章。而河北科技大学 “信火燎原” 宣讲团也将继续践行教育使命,用创新的方式传播知识与文化,为更多孩子的成长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