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新闻 > 在比喻与梦境之间:游明勋的艺术实践

在比喻与梦境之间:游明勋的艺术实践

时间:2025-10-09 10:25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中国台北出生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游明勋(Ming Hsun Yu),以鲜明的色彩、敏锐的感知和跨媒介的探索,持续在个人与集体经验之间寻找语言。他的艺术实践横跨绘画、素描、平面设计与新兴科技,既扎根于个体身体与身份的处境,又扩展至对记忆、情感与想象的普遍追问。

  (《What It All Boils Down To》展览现场照,Studio 45,紐約市,2025年。© 游明勳。艺术家提供。)

  《What It All Boils Down To》展览现场照,Studio 45,紐約市,2025年。© 游明勳。艺术家提供。

  《What It All Boils Down To》展览现场照,Studio 45,紐約市,2025年。© 游明勳。艺术家提供。

  “what it all boils down to”:在比喻中寻找自我

  2024 年春,游明勋在纽约布鲁克林的 Studio 45 与 Formosa 举办首个个展《what it all boils down to》。展览标题源于他对“比喻”的偏爱。比喻虽带有简化,却象征人类企图通过某一核心结构来理解世界。展出的十三件作品中,画面布满蠕动的、肿胀的抽象形体,在强烈明暗对比中既带有立体主义的冷峻切割,又保留柔软丰盈的曲线,使其形象如雕塑般充满感性张力。

  这些既非动物也非人类、既非男性也非女性的形体,折射了游明勋对“夹在中间”的切身感受。作为一名伴随严重湿疹的華裔酷儿,他坦言常常感觉身体与身份处于持续的变形与流动之中。正如他在展览声明中写道:“画画帮助我理解世界与自我。每一件作品都从无序的痕迹开始,慢慢显现意义。”《what it all boils down to》既是一场形象上的探索,也是一种隐喻性的自我拼凑。

  《Williamsburg Brooklyn》,2025年,来自系列Lucid Dreams,数码作品。© 游明勳。艺术家提供。

  《Crying Manhattan》,2025年,来自系列Lucid Dreams,数码作品。© 游明勳。艺术家提供。

  《New York Eyes》,2025年,来自系列Lucid Dreams,数码作品。© 游明勳。艺术家提供。

  《清醒梦》:在记忆与平行宇宙之间

  与对比喻的执着相呼应,游明勋同样以科技手段探索记忆的悖论。在 2024 年签证到期、离开纽约后,他在怀旧中尝试通过 AI 再生成个人照片来“重返”过去。输入“曼哈顿”、“布鲁克林”、“超市”、“哭泣”等关键词后,图像开始发生诡谲的偏移——出租车、摩天大楼、红砖墙突兀地闯入日常场景,而他本人则频频被替换为另一位“东亚陌生人”。

  这种陌生化的处理使熟悉的影像被拉向超现实的平行宇宙:家中的自拍变成威廉斯堡街头一名陌生人的肖像;公寓里的麻将局被搬到东河畔,背后浮现曼哈顿天际线。正如作品题目《清醒梦》所暗示的,这是一种带着意识的扭曲与再想象。游明勋表示:“我不确定这些 AI 改造的影像是否让我更接近过去,但它们似乎捕捉到了我对那些回忆的感受——既熟悉,又陌生,像一场梦。”

  在流动之中:艺术家的多重身份与方法

  无论是手中的木炭、马克笔与油彩,还是冷峻的 AI 运算,游明勋的实践始终围绕“在流动中寻找形象”。他的创作过程往往不设计划,仅从一个笔触出发,让图像自发生成。“破碎中自有温度”,他强调。作品中鲜艳而迅猛的笔触,正如他身体与身份的状态:不断变形、纠缠、在界限之间游走。

  在平面设计与个人工作室之间切换,他既汲取设计语言的简洁与符号性,又将其转化为个人叙事的隐喻。其艺术语汇跨越国族、性别、疾病与文化界限,最终汇聚为一种不确定而充满张力的自我形象。

  曾获 Awwwards、秘鲁双年展(Peru Bienal)、It’s Nice That、Print Magazine 与 Communication Arts 等国际机构与媒体的肯定,游明勋如今正以更具个人性的姿态,将比喻的诗性与科技的冷峻交织在一起。在《what it all boils down to》与《清醒梦》中,他让观者得以窥见一种跨越伤口、身份与记忆的艺术姿态——既沉重又轻盈,既脆弱又勇敢,如梦如幻却极为真实。

  (编辑: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