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财经作家、超级畅销书《工匠精神》作者付守永 近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因《人民日报》的专访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其关注点必然超越一家企业的财务报表,而着眼于其更深层次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于东来与其创立的胖东来,究竟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一、 价值重塑:定义“好企业”的新标准 首先,他确立了“员工第一”的普世价值。 《人民日报》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和“共同富裕”理念,在于东来的实践中得到了极致体现。这为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实现“劳资和谐”的可操作范本。 其次,他构筑了“客户至上”的绝对信任。 胖东来的“七日无理由退货”、“商品信息极致透明”等政策,构建了中国零售业最高的客户信任壁垒。这种信任不是来自营销话术,而是源于毫无保留的真诚。这在当前消费环境下具有标杆意义,它启示市场:最强大的商业竞争力,不是价格,不是渠道,而是发自内心的诚信与尊重。这与国家大力倡导的“诚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高度同频。 二、 社会效应:吹散“内卷”焦虑的一股清风 于东来的出圈,反映了当下社会对一种更健康、更人性化商业文明的深切渴望。 其一,疗愈社会性的“职业焦虑”。 “996”、“内卷”、“躺平”等词汇的流行,折射出普通劳动者对异化工作的疲惫与无奈。胖东来的模式像是一剂“解药”,它生动地展示了一种可能:工作可以是有尊严的、有温度的、能带来幸福的,而非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它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对抗工作异化、重建劳动尊严的宝贵思路,其舒缓社会焦虑的“疗愈”价值,远超一家企业本身。 其二,激发“商业向善”的广泛共鸣。 于东来的故事之所以能引发全民热议,是因为他触动了人们内心对于“善有善报”的最朴素期待。他证明了“好人也能做好生意”,甚至能把生意做得更好。这种强大的社会共鸣,正在激励更多企业家反思自身商业模式的价值取向,促使资本思考其社会属性,从而引导商业力量向善流动,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三、 时代意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层商业注脚 于东来的实践,其最大意义在于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可感可知的生动注脚。它是“文化自信”的商业表达, 胖东来的模式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家文化”、“仁爱”与“诚信”思想。它不是对西方管理学的简单复制,而是基于中国国情和人情的创新性探索。它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在管理哲学和商业文明领域的文化自信,证明了中国企业可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且更具人文关怀的成功之路。 《人民日报》对于东来的关注,其意义不在于褒奖一家企业,而在于倡导一种方向。于东来和胖东来或许无法被简单复制,但其“以人为本、诚信利他、商业向善”的核心理念,却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他的价值在于,像一个探路者,用成功的实践照亮了一条路径:企业的成功与社会的进步、员工的幸福完全可以同频共振。健康的商业让经济的发展更有温度,让奋斗的过程充满尊严,这正是于东来现象所带来的最宝贵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
畅销书作者付守永与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 付守永以独到深邃并具前瞻性的洞察总结到:于东来更像是一位“商业疗愈师”! 什么是商业疗愈师?付守永说,商业疗愈师并非一个具体的职业头衔,而是一个隐喻性的角色定位和一套完整的经营哲学。它指的是一类企业家或管理者,他们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对利润的单一追求,将商业组织视为一个有机的、有生命的“道场”。 他们的核心工作是:用商业的智慧和手段,去疗愈在现代商业竞争中备受创伤的“人”——包括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乃至企业家自身。他们致力于修复商业与人性的裂痕,让商业活动重新回归到创造幸福、传递善意、实现价值的本质上来。 其核心理念是:当“人”被很好地疗愈和滋养时,健康、可持续且充满活力的“生意”便会自然发生。 付守永是“商业疗愈师”这个概念的系统提炼者、命名者和理论构建者,也是国内首次提出“商业疗愈师”,对指导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最具深远意义。 付守永研究提出“商业疗愈师”有三大特征: 1. 以人为本的深度践行者 对内(员工): 他们视员工为“家人”而非“人力资源”。关注员工的物质福祉(提供远超行业水平的薪酬)、精神福祉(尊重、信任、关爱)和成长福祉(提供学习和发展路径)。于东来强制员工休假、拒绝加班文化就是典型体现。 对外(客户): 他们不将客户视为流量或收割对象,而是值得真诚服务的“朋友”。追求极致的客户体验和毫无保留的信任,例如胖东来“吃了一半不满意就退货”的政策。 2. 价值共生的生态系统构建者 他们的思维模式从“零和博弈”(我赢你输)转向“价值共生”(我们一起把蛋糕做大)。 他们构建的商业生态中,员工、客户、供应商、社会等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从中受益,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的能量场。赚钱是这个系统健康运行后的自然结果,而非唯一目的。 3. 真诚与透明的布道者 真诚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他们拒绝营销套路和商业欺诈,以绝对的坦诚与所有关系方相处。例如,胖东来公开商品进价和毛利率。 他们不仅是企业家,更是价值观的布道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向行业和社会传递一种向上、向善的商业价值观,吸引同频的人与之同行。 付守永通过深度研究,总结出“商业疗愈师”的三大价值 1. 对组织的价值:打造“免疫系统”与“护城河” 凝聚人心: 极高的员工幸福感和忠诚度大幅降低了管理成本和人才流失率,形成了最稳固的组织根基。 赢得信任: 极致的客户体验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品牌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这种基于情感的信任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轻易复制的终极“护城河”。 可持续增长: 由内而外的健康组织形态,使其能够抵御外部风险,实现长期、稳健的增长。 2. 对社会的价值:重塑商业文明的信心中坚 提供范本: 在普遍焦虑、内卷的商业环境中,他们提供了一个“原来生意还可以这么做”的成功范本,给予了无数企业家希望和信心。 引导向善: 他们证明了“好企业”和“赚钱的企业”并不矛盾,甚至前者更能长久地赚钱,从而引导商业资本和人才向善流动,推动商业文明的进步。 促进和谐: 通过创造大量有尊严的就业岗位、提供温暖的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区和谐。 3. 对个体的价值:实现生命意义的引路人 对员工: 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丰收,找到尊严和归属感,实现个人成长,而不仅仅是谋生。 对顾客: 让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获得远超产品本身的情感价值,提升生活幸福感。 对企业家自身: 让他们从无尽的利润焦虑和竞争压力中解脱出来,在成就他人、造福社会中找到企业家生命的更高阶意义,实现自我的终极疗愈。
付守永前瞻性洞察:“商业疗愈师”的三大深远意义 1. 哲学意义:回归商业的本质 “商业疗愈师”的实践,是对“商业究竟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它宣告商业的本质不是掠夺,而是服务与创造;不是冰冷的算计,而是有温度的连接。它让商业回归到了服务人类美好生活这一最初的起点。 2. 时代意义:应对现代性焦虑的解药 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人们普遍感到焦虑和疏离的时代,“商业疗愈师”的出现是一剂重要的解药。 他们打造的商业组织成为了一个让人们感到安全、温暖和有连接的“心灵避风港”,疗愈了现代职场人和消费者内心的创伤。 3. 未来意义:定义未来企业的新范式 “商业疗愈师”代表了一种更高级、更进化的企业形态。它指明了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从一个纯粹的经济机器,进化成为一个肩负社会使命、滋养个体生命、推动文明进步的“社会器官”。未来的优秀企业,必定是兼具商业成功和疗愈价值的企业。 付守永所倡导的“商业疗愈”,本质上是对商业本质的人本主义回归。在这一框架下,商业活动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成为连接人与人、心与心的纽带。于东来的实践表明,当企业真正关注员工的成长、客户的体验和社会的福祉时,商业便超越了功利性计算,升华为一种滋养生命的关系网络。这种商业模式不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而是将其视为价值创造的自然结果,实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总结而言,商业疗愈师是用商业实践爱的艺术家。他们最大的贡献在于证明了一条可行的路径:遵循人性、散发善意、创造价值,不仅可以做成最好的生意,更能成就最美好的生活和最有意义的生命。 付守永老师将其概念化,而于东来等人则用行动为我们照亮了前路。 付守永的“商业疗愈”理念及其在于东来身上的实践,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商业文明提供了革命性的思考方向。它告诉我们,商业完全可以摆脱“必要之恶”的负面形象,转而成为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物质丰裕但精神贫瘠的时代,这种理念尤其珍贵——它既为陷入瓶颈的企业提供了转型思路,也为寻求意义的个体指明了实践路径。 商业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生活,而非相反。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接受“商业疗愈”理念,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支持疗愈型商业,我们或许能够共同塑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商业文明,让生意、生活与生命在更高维度上实现统一。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进化,更是人类文明向着更加温暖方向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