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新闻 > 付守永:从“帝王”到“园丁”,中国企业家的一次集体自我进化

付守永:从“帝王”到“园丁”,中国企业家的一次集体自我进化

时间:2025-08-15 11:47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php8MhFXG

  知名财经作家、超级畅销书《工匠精神》作者、园丁型企业家首倡者 付守永

  过去40年,中国企业家群体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蜕变。付守永提出的“园丁型企业家”“园丁型组织”概念,正在引发一场从“帝王思维”到“园丁思维”的集体进化——这不仅是管理方式的升级,更是商业文明的范式革命。

  一、帝王型企业家:权力驱动的旧范式

  在改革开放初期,“帝王型企业家”曾是主流:

  权力集中:老板即“大家长”,事无巨细掌控决策(如早期家族企业) ;

  竞争逻辑:信奉“丛林法则”,追求零和博弈(价格战、挖角战);

  增长方式:资源掠夺式扩张(高负债、高周转);

  文化特征:狼性文化、军事化管理(如华为早期“床垫文化”)。

  比如:某地产巨头曾要求高管24小时待命,所有文件必须“夜不过宿”——这种效率至上主义在短缺经济时代有效,但在今天已显露疲态:员工 burnout(倦怠)、创新乏力、客户流失。

  二、帝王模式的困境:为何难以为继?

  1人才觉醒:90后/00后拒绝“被工具化”(盖洛普:仅6%中国员工真正敬业)

  2市场质变:消费者从“功能需求”转向“价值认同”(如鸿星尔克野性消费事件)

  3监管升级:反垄断、碳中和等政策倒逼企业转型

  4全球化挑战:西方对中国企业“赢家通吃”模式的警惕

phpE6vvEy

于东来 园丁型企业家典范

  三、园丁型企业家:新商业文明的答案

  时代在变,企业家的自我形态也要与时俱进,才能永葆青春,才能带领企业持续发展。根据付守永大量研究与企业咨询辅导的实践经验,付守永提出的“园丁型企业家”是一种将企业家角色类比为“园丁”的新理念,强调企业家应像园丁培育花园一样,以长期主义生态思维利他精神经营企业,推动组织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反映了数字化时代对企业家的新要求,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进化。

  园丁型企业家核心在于从“控制者”变为“培育者”,这是中国企业家一次集体经营管理意识的觉醒,更是一次操作系统的重塑。

  园丁型企业家的核心在于通过“培育”而非“控制”来管理企业和生态。其特点是:

  1、角色转变:从“指挥者”变为“培育者”,注重搭建平台、赋能个体。

  2、目标导向:追求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共生共赢,而非短期利润最大化。

  3、方法论:像园丁一样关注“土壤”(组织文化)、“种子”(人才与创新)和“气候”(市场生态)。

phpgyv3RL

付守永开创520美好商业节

  四、为什么时代需要园丁型企业家?

  1应对复杂商业环境

  VUCA时代(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需要更柔性的管理方式,园丁式的“培育”比“控制”更有效。

  2、人才觉醒的必然要求

  新生代员工追求自主性与意义感,园丁型领导更能激发创造力(如胖东来倡导的“自由•爱)。

  3、可持续发展的刚需  

  ESG(环境、社会、治理)趋势下,企业需兼顾经济与社会价值,类似“碳中和”中的长期投入。

  4技术革命的倒逼

  AI和数字化削弱了传统层级管理,组织需更像“有机体”而非“机器”,园丁模式更适配。

  5中国商业文化升级  

  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企业家需从“猎人”(掠夺资源)转向“园丁”(创造价值)。

  结语:园丁的世纪

  付守永的洞见:“未来十年,中国企业家最需要的不是‘帝王术’,而是‘园艺学’——谁能培育出最健康的商业生态,谁就将赢得下一个时代。”

  当德国用“工业4.0”升级制造,美国用“元宇宙”重构体验,中国给出的答案或许是“园丁型商业文明”——一种更包容、更可持续的发展范式。从“老板”到“园丁”的转变,正是中国企业从青春期走向成熟期的必经之路。

  伟大的企业不再是“收割机”,而是“栽培者”。园丁型企业家的价值在于,他们用耐心和爱培育出一个生生不息的系统——员工成长、顾客信任、社会受益,最终反哺企业。

  “未来十年,中国将向世界输出‘培育型商业文明’。”付守永预言!

php45byjc

知名品牌路演战略咨询专家付守永应邀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