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Arena 到 Swarm,她正在重新定义全球最大 MOBA 的进化方式。 在大多数 3A 游戏公司都在缩紧玩法创新、押注传统赛道的当下,Selina Liu 正在做一件相反的事:把《英雄联盟》变成一个可以承载多种玩法体验的实验平台。 作为拳头游戏(Riot Games)“游戏模式团队”负责人,Selina Liu 已逐渐建立起她作为“系统型创新者”的声誉。过去两年,她领导开发了 Riot 最具突破性的两个模式:Arena(斗魂竞技场)——一款快节奏2v2v2v2的PvP玩法,上线4天内就突破1亿小时游玩时长;以及Swarm(无尽狂潮)——一款融合 Roguelike 与弹幕射击风格的 PvE 模式,成为 Riot 历史上留存率最高的合作玩法体验。 而她本人,也在 2025 年被评为福布斯北美“30岁以下精英榜(游戏类)成员,成为少数入选的华人女性之一。 从竞技遗产,到系统演进的未来 但 Selina Liu 想要的不只是“内容爆款”。她的目标是从根本上重新定义《英雄联盟》的生态边界。 “我们正在构建的,不再只是一个MOBA游戏,”她说,“而是一个能承载多样玩法的框架型平台。” 2024年推出的 Swarm 便是她推动这项战略的关键一步。过去的 PvE 尝试在 League 中一直较为边缘化,但 Selina 带领团队,重新定义了问题:不是做一个临时玩法,而是打造一个高重玩性、以“现代PvE体验”为核心的系统型玩法。 结果令人惊喜:根据 Riot 官方在其开发者博客中披露的数据,Swarm 的表现全面超过以往 PvE 模式(如 2016年“Doom Bots”、2017年“星之守护者”、2018年“奥德赛”),并在玩家留存方面创下 Riot 历史新高。 “Swarm 表现非常出色……它在长期参与度上的数据超过我们以往所有的 PvE 模式。” ——拳头游戏开发者博客 “Arena 证明了我们可以重新构建 PvP 玩法;Swarm 则证明我们可以在 League 里开创一个全新的游戏类型。”她表示。 跨文化视角,为全球玩家打造体验 Selina Liu 出生于中国,成长和深造于美国。她以行为心理学与用户体验设计为背景,对“玩家行为背后的动机”有独到理解。相比传统策划只看数据,她更关注“为什么玩家会这样选择”。 她领导的40人跨职能团队,横跨美国与中国,包含设计师、程序员、叙事作者与系统架构师等多个角色。她强调用结构化的方法构建**“风险可控的创新机制”**,让整个团队敢于尝试、并且可以复用经验。 “她不是只负责交付产品,”一位同事评价道,“她建立的是一套可以支持持续创新的组织系统。” 鼓励新声音,引领行业文化转型 在工作之外,Selina Liu 也在推动整个行业文化更加开放多元。她是 IndieCade 与 IGF(Independent Games Festival)的评审之一,专注于发掘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独立创作者。 “游戏开发不只是打磨玩法,更是赋权与表达。”她说,“我们需要更多来自不同身份的创作者拥有主导权。” 接下来,她的目标是什么? 在两年内推动两个现象级玩法之后,Selina Liu 目前正专注于打造可持续的系统型创新能力,并帮助 Riot 进一步探索其世界观与平台能力的可塑性。 在她看来,游戏行业的下一个重大突破,不会来自“模仿热门趋势”,而会来自真正理解玩家、并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新“语法”。 “从长远来看,真正的成功是——让《英雄联盟》不仅仅是一个竞技场,而是一个画布。”她说,“在这个画布上,不同类型的玩家都能找到乐趣,也能找到彼此。” (编辑:汪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