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新闻 > 让经典“活”在当下,照亮寻常百姓家 ——专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青年志愿讲师刘晓妮

让经典“活”在当下,照亮寻常百姓家 ——专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青年志愿讲师刘晓妮

时间:2025-10-12 23:15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如何让沉睡在古籍中的文字重新焕发生命力?如何让先贤的智慧照进当代人的生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青年志愿讲师刘晓妮,用她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将讲堂搬到社区、学校、基层,在与干部、学生、居民的面对面交流中,让古老的儒学经典“活”了起来,成为人们可以感知、能够运用、滋养心灵的文化源泉。

  脚步不停,让经典之声遍传城乡

  近年来,刘晓妮的足迹遍布山东济南、聊城、滨州、东营以及北京、内蒙古阿拉善盟等多地。无论是在现代化的城市图书馆,还是在朴素的乡村讲堂,她都热情开讲,主题紧扣《论语》中的师生对话、孔子的人生智慧、家风建设与家庭教育等儒家经典核心要义。

  “仅今年一年,我就开展了多场讲座。”刘晓妮介绍道,“每一次活动,我都能深切感受到听众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与热情。这让我更加坚信,经典绝非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古老遗产,它是能与当下生活同频共振、源源不断提供精神力量的活水。”

  

 

  因材施教,在互动中寻求“同频共振”

  面对干部、学生、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如何找到共鸣点,实现“同频共振”?刘晓妮的秘诀在于“互动”与“体验”。

  “讲课不是‘念稿子’,而是真诚地对话。”她特别注重形式创新,将单一的讲授变为一场融合了经典诵读、情景剧演绎、现场问答的文化体验。当讲到孔子与弟子的讨论时,她会邀请听众分角色朗读,引导大家结合自身生活进行思考。

  “有人说这样像‘身临其境’,一下子拉近了和经典的距离。”刘晓妮分享道,“还有社区居民课后感慨,‘原来《论语》里的道理,和我们教育孩子、处理邻里关系息息相关。’这样的反馈,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聚焦关切,以古老智慧回应现实焦虑

  在频繁的互动中,刘晓妮敏锐地捕捉到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焦虑点。“我发现,无论身处何地,‘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总是听众最关注的焦点。”许多父母向她倾诉困惑: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在快节奏生活中守护亲情的温度?

  对此,刘晓妮总能从经典中寻得智慧的回应。“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孟子强调的‘养心莫善于寡欲’,这些思想都能引导现代家长反思教育方式。经典的价值,正是在于它能穿越时空,为我们今天面临的困境提供启迪。”

  

 

  

 

  从“讲完”到“点亮”,让经典成为生活的指引

  经过无数场讲座的锤炼,刘晓妮对“讲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体悟。“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讲座的目的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播,而是引发思考、触动心弦。”她表示,经典经久不衰,因其蕴含着关于生命、家庭与社会的普遍智慧。作为传播者,她的任务不是“讲完”经典,而是通过一个个故事、一次次诵读,点燃听众走进经典、亲近经典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亲身实践和体悟。

  展望未来,愿做文化长河中的“摆渡人”

  谈及未来,刘晓妮的目光坚定而温暖。“我希望能走进更多的课堂与社区,让更多人通过我的讲解认识到: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的过去,而是今天依然能指引我们、温暖我们的力量。”

  她最后说:“只要我的讲座能让一位听众有所启发,哪怕只是产生了一点点积极的改变,那么,这一切的努力就充满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