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0 日,由敦煌市文旅局、敦煌画院联合主办的 “敦煌艺术当代传承展” 在敦煌美术馆正式开展。画家墨飞鸿创作的一组敦煌乐伎主题工笔画于展会上首次集中亮相,作品以细腻笔触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再现敦煌艺术神韵,引发艺术圈与观众广泛关注。
展览现场:古壁间 “活” 出乐伎身影
开展当日,敦煌美术馆内人气高涨。墨飞鸿的四幅敦煌乐伎作品被精心嵌入模拟 “洞窟残壁” 的展墙,仿佛从千年石窟中自然生长而出:画中乐伎身姿绰约,或足踏卷云、或衣袂翻飞,琵琶造型精致典雅,琴弦似凝着未散的乐声;服饰以朱砂红、石青、明黄等传统矿物色层层晕染,衣纹褶皱如流水般灵动,珠宝配饰的光泽细腻可触。 背景刻意营造的 “壁画残损质感”—— 墙皮剥落的肌理、色彩晕散的斑驳痕迹,与乐伎融入现代审美的柔和面容、温婉体态形成鲜明对话。观展者张颖感慨:“仿佛能听到琵琶声从画里飘出,古画里的人突然有了‘当代温度’。” 创作背后:从石窟考察到笔墨新生
为捕捉敦煌艺术的灵魂,墨飞鸿多年来数度奔赴莫高窟、榆林窟,在洞窟中临摹、记录壁画的线条韵律与色彩层次。“敦煌乐伎是丝路文明的艺术结晶,她们不仅在奏乐,更传递着古人对浪漫与自由的极致想象。”10 日上午的展览学术沙龙上,墨飞鸿分享创作心得时说。 创作中,他既坚守敦煌艺术的 “根”—— 复刻壁画的富丽雄浑与飘逸气韵;又大胆赋予其 “新”—— 让人物面容更柔和、体态更贴合当代审美。“传承不是简单复刻旧壁,而是让千年艺术与今天的人产生情感共鸣。” 墨飞鸿强调。 以展为桥:让敦煌之美持续生长
本次展览聚焦 “传统艺术的现代转译”,汇聚 20 余位艺术家对敦煌文化的创新表达,墨飞鸿的作品是 “工笔新韵” 板块的核心展品。策展人刘敏教授评价:“他的创作深扎敦煌传统,又点亮现代视角,为敦煌文化传承提供了鲜活样本。” 面对展会上的热烈反响,墨飞鸿表示,未来将以此次展览为起点,继续深耕敦煌题材,“希望用画笔架起桥梁,让敦煌的美在当代视野里持续生长。” (本文图片由 “敦煌艺术当代传承展” 组委会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