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来临之际,一方特殊的玉玺——《胜利徽宝》引发广泛关注。这方以和田玉精心雕琢的宝玺首次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破例授权,以国家级文物标准创作,将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定格于8月21日这一不容忘却的日子。 破例授权:国家级纪念馆首次为玉玺作品背书 而今年,一方名为《胜利徽宝》的玉雕作品提前掀起波澜。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方玉玺获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正式授权,这是该馆建馆以来首次为玉玺类作品授权。
"我们经过长达一年的专家论证和严格审核,最终决定授权制作《胜利徽宝》,"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吴建宏表示,"这不是商业行为,而是历史传承的创新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铭记历史。" 据悉,馆方组成了由历史学家、文物专家和艺术顾问构成的专门委员会,对《胜利徽宝》的设计方案、制作工艺和材质选择进行了全程监督。 匠心独运:玉玺设计暗藏历史密码 《胜利徽宝》整体高4.5厘米,寓意1945年精准对应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代表今井武夫在湖南芷江投降的历史时刻;玺基边长7.7厘米,寓意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件”,开始全面侵华。
玉玺钮部采用雄狮造型,象征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基座四面浮雕分别刻画了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和芷江受降四个重大历史场景。玺印篆刻"胜利徽宝"八字,由著名书法家题写。 "每一处设计都经过历史考证,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参与设计的郭石林大师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方玉玺,让历史触手可及。" 为何是8月21日?被淡忘的历史节点 相较于广为人知的8月15日和9月3日,8月21日在公众记忆中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然而在历史学者眼中,这一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一行飞抵湖南芷江,与中国陆军将领洽降,交出了日军兵力配置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的详细指令。这次会谈为9月9日南京正式受降仪式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芷江受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抗战史专家刘建平教授强调,"8月21日代表着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这一历史时刻应当被铭记。" 材质之争:最后的新疆和田玉? 此前有报道称《胜利徽宝》采用了稀缺的新疆和田羊脂玉,引发了一些争议。对此,制作方负责人屈建丰回应:"我们确实选用了上等新疆和田玉,但并非全部来自新开采的矿料,部分采用了馆藏级原料。" 抗日战争纪念馆方面表示,材质选择经过了慎重考虑:"我们坚持适度原则,既要保证作品的艺术品质,也要兼顾资源保护。最终选用的玉料都是经过严格认证的。" 历史教育的新尝试 《胜利徽宝》限量制作1945方,其中部分将捐赠给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和纪念馆收藏,其余公开征集收藏者。据悉,每方玉玺均配有唯一编号和收藏证书,以及馆方出具的授权证明。 "我们鼓励收藏者将其作为传家宝,"吴建宏馆长表示,"希望这方玉玺能够成为家庭历史教育的载体,让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考虑利用《胜利徽宝》的复制品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帮助青少年更直观地了解抗战历史。 随着《胜利徽宝》的发布,抗日战争纪念馆还宣布将启动"记忆工程",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和创新手段,加强对抗战历史的保护和传播。这一举措开创了文博机构与文化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历史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在和平年代,如何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胜利徽宝》给出了一个创新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