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新闻 > 大力促进收藏炒古拍卖让历史文物富国兴邦

大力促进收藏炒古拍卖让历史文物富国兴邦

时间:2025-08-04 17:52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大力促进收藏炒古拍卖让历史文物富国兴邦

  澳门法治报荣誉社长时政评论员  吴志标

  最近国家文物局领导回答网民提出的文物艺术品收藏交流拍卖等问题时提到:民众收藏的文物凡不是偷来的,不是解放后盗墓出土的都可以自由买卖,这就坦诚地说明国家对历史文物收藏交流的重视和新的举措。

  有人说:盛世收藏,乱世黄金,但现在我们国家是盛世吗?

  笔者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的盛世是秦始皇大一统后的晋唐朝时期,那时是有万国来朝,大唐盛世之称。实际上:唐代盛世同样发生过三十多地方的连年饥荒状况。而今日的中国从整体上看:工农业生产形势大好!国民生产总值已稳居世界第二位。自2012年以来,中国市场的肉类、粮油、花生和茶的产量皆为世界首榜。近十年来我国的工业材料主要生产品如钢、煤、发电量、水泥、化肥、汽车、微型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工业产品也已稳居世界第一。2023年美国对外贸是5万亿美元左右。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7万亿美元,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占全球一百九十个国家总额的10%以上。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谋略、全球布局,双赢措施得到全球百分九十以上的国家的支持及参与,万国来朝形势显著。毫无疑问,今日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盛世国家。

  

 

  盛世收藏的最初定义和历史起源是指唐代稳定国情之下,人们对历史上具有文物精品的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的物品通过贸易或竞买自由买卖的方式与行为获得并珍藏。使人的情趣收获愉快,丰富人生认知等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并且在收藏中随着时间的沉积,藏品会不断升值。因此,对人民而言收藏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事情。很值得大家参与的,这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国家繁荣……

  我国古代特别是从唐朝开始,人们历来喜欢文物收藏,这不仅仅是因文物本身的艺术价值文人墨客更热爱精美古董、书画追捧,传承前朝的工匠作品,如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的草书,唐代吴道子的书画,张旭、怀素的狂草、李白、杜甫的诗词等。同时古人对藏品有极高的感知,有历史文物的货币价值观。因此,古人普遍对文物终身追捧求之不得,特别是历代的帝王将相,财主佳人死后都把精美的藏品陪葬。有的因陪葬而保存完好的文物不计其数。这些藏品也因历代的军阀盗墓而从见天日。民国的孙殿英军阀盗兹婧的墓就是一个典例。古人认为货币价值不如古代文物价值高,古代的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它只是物质的媒介而已。记者注意到许多民众的呼声:新文物法有待进一步修正,发挥真正起到搞活文物的政策定调。关于出土文物与传承无序的文物,应把负责任的态度。一个私生子一样,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你不让他入户口不让他象正常人生活能行吗?这个孩子有错吗?对于所有文物都有一个共性一个烙印,都是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我们不可置之不理或把它当作非法的。限制其流通。据史书记载,历朝历代都有军阀及平民盗墓现象、明清民国时期盗墓出土的文物不计其数,且大都落在民间百姓家中,如果这些文物不让流通,永远不会产生经济价值。文流拍卖国才能收税,多次交流拍卖,国家可以重复收税,充裕财政收入,利国利民。而利用国家政策限制出土文物或传承无序的文物自由交易是极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作风,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绊脚石,是文物拍卖流通的最大障碍。

  中华传统的收藏只要是古籍书画、陶瓷、文房四宝、珍珠、犀角雕品佛像青铜器、玉器等等。这些古文物不仅是时代的见证,历史的活化石。无数的藏品都包含着古人的仙气、包含着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历史遗产。中国目前有190件文物不许出国展览。有许多文物的技术工艺原料已经失传,如唐朝发明的白麻黄麻造纸工艺,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编钟制造工艺,宋代宋徽宗写的《千字文》、张旭写的经文、怀素写的《自序贴》,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的草书等,这些国粹是世界公认的旷世绝品,无可再生。

  让文物流通拍卖市场火爆起来,让历史宝藏富国兴邦、惠及十四亿人民,是一件头等大事。但时下的中国的拍卖市场,没有央企及全资国企进入,区区几个英美国际拍卖公司占领了整个中国庞大的拍卖市场,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近百年来,西方的拍卖借助中国的文物艺术的优势在拍卖道路上遥遥领先,比我国的拍卖成果大大抛出很大的距离。中国的文明历史上没有断绝,尽管中国的拍品雄霸世界,中国的历代遗产藏品估价超过八百万亿以上。但现近代的拍卖市场西方比我国早200多年。

  在我国大唐盛世时期:皇家、道家、佛家的拍卖古而有之,而且要比西方的拍卖晚了约一千多年。据史料记载:西方拍卖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那时的拍卖主要是拍卖已婚妇女的场面真实可见。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文明的拍卖模式于十八世纪的1744年和1766年。

  如何让历史文物富国兴邦?笔者认为应加大改革力度,要提升历史文物的搞活热度,大力促进收藏交流与拍卖等方方面面。注重拍卖成效的实际标的监督与税收。不惧怕炒作,价值炒得越高,国家收税越多。人民得到收入红利就大。中科院教授李健民早就说过:文物艺术品的炒作是好事。而中国首富王建林,他八十年代最初收藏了几十万元文物艺术品至九十年代十年间升值了一千多倍,他的藏品仍不打算出手,他认为藏品不同于他的房产业,文物艺术品自古只有升值没有贬价,促使他把竞买艺术品从副业变成了正业。西方的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公司出现在二百多年前,那时由于中国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把中国陶瓷、古文物的输出,西方各国抢购潮兴起,拍卖即应运而。英美的苏富比和佳士得两个拍卖公司两百多年来经拍卖炒作的中国古董文物艺术品无数。最近几十年每年拍卖的高额都是百亿美元以上。在中国,拍卖公司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的。清代及民国时期由于战乱,没有什么拍卖公司出现,近代中国拍卖起步较晚,拍卖炒作经验严重滞后,这在中国的拍卖市场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中国一个元代鬼谷子青花瓷在2005年7月12日在英国佳士得拍卖行的一场拍卖会上,该罐经过炒作竞拍最高以1568.8万英镑(折合2.3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这件青花罐的拍卖引了,全世界对中国元青瓷的青睐与追捧,掀起了全世界对中国历史的想象和文化遗产的重视。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古代瓷器拍卖创下历史拍卖高峰。如明代鸡缸杯,2014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以2.8亿竞拍成交。宋代的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瓷器直线上升,拍卖成效额均超过亿万元大关。在书画方面,更是惊人的高价出现。

  如近十年古书画拍卖最高成交的书画:晋代王羲之《兰亭序》,于2019年,以322亿人民币拍卖成交。2018年以209亿元人民币拍卖成交的王羲之《祭径文集》。张南忠的《敬酒贴》于2017年以198亿元人民币成交拍卖成交,扬凝式的《知不足居》于2009年以116亿元人民币拍卖成交。范晔的《谢安题名画像》于2007年以84亿元人民币拍卖成交,米芾的《赤壁一百二十绝》于2006年以76亿元人民币拍卖成交,王羲之的《黄庭经》于2008年,以70亿元人民币成交。藤原基的《山水别图》于2011年以64亿元人民币拍卖成交。元好问的《水调歌头一百十九字》于2016年以59亿元人民币竞拍成交。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于2013年以52亿元人民币拍卖成交。王羲之的《道德经》于2010年以44亿元人民币拍卖成交,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于2008年以47亿元人民币拍卖成交,还有许多历朝历代的名人书画在广大藏家手中,未肯拿出来拍卖……这些历史文物珍稀无比,富可敌国……

  为什么中华五千年历史文物成为独树一帜的奇迹?因为历史文物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充满了艺术细胞及精湛的珍贵烙印。历史文物历来是中上层阶层喜闻乐道,茶余饭后商谈的一种赞叹不绝吸引眼球的商品资产实物,而物以稀为贵更是古代艺术的特征。即使是同一种系列的如水墨画彩画,艺术家为追求完美往往均舍其一生。北宋天才画家十八岁的王希孟用四年的艰辛为给皇帝画下旷世的千里江山图,仅活了22岁。2013年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场上,一枚1794年的美国开国银币拍卖成效价1千万美元,相当七千万人民币。同样,因为存世量极少的文物,西方亦更加追捧翘越。而中国的清代银币最高仅拍了380万元人民币。难道中国的大清龙币不可以炒到一千万美元吗?在中国炒到七千万人民币,对国家有利,炒得越高国税收入越高,让数千年文物活起来,离不开“炒”。五仟年中华历史文物炒至多高无可非议。美国人把他1794年的银币都炒到了七千多万人民币,我们数千年的文物炒到数十亿是很正常的事。文物部门应大力促进民营企业家炒古,把炒股的劲头转移到炒“古董”的方面来,多给国家创造税收……

  许多投资者,最初的认知不是为产生价值而投资的,而是出于热爱、喜欢、传承。初心是可嘉的,这种心态最终会造就许许多多的富豪,并产生不可低估的经济价值。

  有人说360行,古董为老大,是因为:饱含着精气神,不仅仅是艺术价值,还有历史价值,包含着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内涵及理念。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汉代的商鞅变法、唐宋时期的道家、佛学经文,帝皇将相的书画造诣等。这都是中华宝贵的历史遗产,价值无比。它经历了漫长的年月洗礼,大浪淘沙,遗留下来必定是比金子还珍贵的财富。古人是我们的祖先,是我们的启蒙者,是我们的伯乐,是我们最好的导师。收藏是有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经济意义、艺术意义的。因此,收藏家是纯粹的高尚的使者。人民为传承历史,传承财富所做的投资是理应得到回报的。

  2019年笔者应邀美国参加中国华奥传统的泰伯至德三德总公所成立一百四十周年时与老一辈学者谈及中华五仟年传统书画为什么现代中国人没有超越?如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吴道子,怀素,北宋的米芾,他们的书画得到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博客、书画家、艺术的仰敬、崇拜。这是因为那时人们注重严谨的治学情操。他们用毕生精力去刻苦钻研,正如明代顾诚教说一句词“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治学精神。成就与失败。 登上高峰或堕落深渊,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这也是中国易经佛学道学中讲的因果祸福的关系。读懂这些就明白前因后果是必然的而并非偶然。

  唐代怀素、张旭的狂草也是在吸取了二王的基础上得到的飞跃,成为狂草的鼻祖,怀素的《藏真自叙贴》和张旭的5000字《智严经文》被后世追捧为天下第一贴。宋代米芾的贴,被视为珍宝,明代的四大家之一的董其昌从朋友处得到米芾的一幅《蜀素诗贴》后爱不释手,仿抄了一份后落在乾隆手中,乾隆在这卷上两处题跋,称赞其功底非一般,真可以乱真。原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文物局局长,皇室后人启功称赞董其昌是五百年第一人,书法盖世,后人无人可及。2010年笔者与时年76岁的原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彭汉昌聊书画时,彭汉昌说他父亲给他起名时有个昌字是因为他对董其昌的崇拜,他六岁就要他练学董其昌的字,他对董其昌写字的风格特别敬畏。

  什么叫传承?从古至今,历朝历代不忘初心,不忘祖宗,在先人的楷模教导下去努力,刻苦研学古人精神并发扬光大,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中华五千年遗传到今的文物,饱含着古人的智慧、心血与毅力换来的成就,每一件古董都值得珍惜。值得研究、探讨与学习。只有我们认真看下古人的书画作品,对照一下现代的书画作品就会发现,真的今不如古,且相差甚远。这个世界上最怕认真两字,而中国的古人最讲认真,最讲严谨,古人可以用毕生的精力把一座山移开,愚公移山便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块铁板,古人可以把它磨成一根针这就是古人的毅力。重视是对历史文物价值观及认知不足是有些人对古文物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有些人宁可一顿饭饮掉几十万元的酒也不愿收藏一幅有价值的古书画,宁肯周游世界,不惜挥金如土也不愿去购买一件充满传奇的文物作品去欣赏,去敬仰。

  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看到:在这盛世之下,收藏热必定走进千家万户。中国兴起对古代文物的热爱、探讨、传承、弘扬与炒作是时代之潮流,势不可挡。人们的生活安康,衣食住行的满足,还必须得到精神的满足,而古文物是最好的的选择。

  有人说他喜欢炒股,不懂炒古。的确炒古不同炒股,但很多股民应该清楚:上市公司十有八九都是因缺乏资金而上市求合股的。短期合作就靠投资亦叫投机。长期投资合作不叫炒股,只有发行股票让短期投资的人去炒,因此炒股可一夜致富,也可一夜变穷,风险与机遇同在。炒古收藏是一种投资升值的最大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八千万的收藏家,数千万的古董商。例如上海的收藏家刘溢谦,房产商王建林。刘溢谦是个出租司机,他第一桶金是1999年一次参加北京嘉德拍卖了一幅画,后来升值到一百多倍出让后开始大量收藏古董。目前他收藏的中国古代藏品有王羲之的《平安贴》《明成化鸡缸杯、明代吴彬的《十八真图卷》、明代《永乐年施制绣红庭摩唐卡》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等以及西方一些名画,如以1.704亿美元在纽约佳士得拍得莫迪利亚尼《侧卧的裸女》。他的藏品价值现已超数十亿元人民币。一个出租司机偶然的机会。由于把握住改行的时机,成就了他作为影响国内外的一位收藏家是值得借鉴的。王建林注重的是近现代的名人字画,尤其喜欢收藏吴冠中的画作,人冠中一生中画了四幅四米长巨画,他一人收藏了三幅。他说,收藏成就了他,收藏不但不影响他的房产事业反而给他的房产事业注入了大量保障金。他购买的几千万元藏品。现在升值了一千倍。他为国家亦上缴了不少税,他拍得的藏品都有增值税发票,可以抵税。他心安理得,并自豪地说很有成就感。

  盛世收藏,让历史文物富国兴邦并非一句口号,要加大力度把收藏品炒作拍卖统筹布局。国家应组织人力,科技技术,量子鉴定仪器对八千万收藏家自然送拍的鉴品实行免费鉴测并评估作基本价。同时成立全资国有拍卖公司实行全方位的广泛公正的鉴定、拍卖,大幅提高价值标的,税收额度,不畏炒作。八百多万亿的古代遗产是富国兴邦的最大的资源。

  特殊的商品之所以能在炒作中被不断提升它的价值,除了这种藏品本身所存着的价值外,关键是这些藏品都具备无比升值的空间。稀珍的宝藏才具备炒作竞买的价值。在拍卖场,拍卖师往往利用古人的一句话:“物是人非”,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事物没有变化,但人的情况已经不同了,则竞买者都正在意识认知到事物价值而促使在场人的思想动态,这种指施就是一种正能量的启动性炒作,炒作是有依据的,是实事求是的,有的放矢的,不是胡来的。炒作是一种提示,一种引领竞卖的技巧。在西方二百多年的拍卖史上这种炒作技巧从来没有停止过,因为西方政府支持这种炒作。任何政府的财政收入都是靠税收,有价值的商品不怕炒作。炒得越高,产生的价值就越高,国家税收是根据价值所得收税的。一百万的藏品通过拍卖的公开竞拍炒作达到一千万的标的,上缴的税就是该拍品的起拍价值。如按10%的税收标准收税的话,国家就可收到一百万元的税。这个税当然是属国家的,也是属于全民的。可见拍卖是对国家、对人民缴税的最快捷的行为。国家应大力支持合法合理的拍卖炒古并予以保障。

  1992年笔者在德国看到:在欧盟国家一切商品都实行退税原则吸引了各国的流客,国外流客在欧盟各国购买的商品,在出国前三个月内都可以持购买时的增值发票实行19%左右的退税。我国也应借鉴这种促销政策。实行各省拍卖古董历史文物的退税做法,凡参以竞拍成交的古董文物都可以过省退税,大数据显示,如:该拍品是从北京拍得三个月内拍品到了广东在出北京前可以办理退税,这种改革值得实施,纲举目张,抓住这个纲是张目的重要前提。

  当前炒古、拍卖,对于搞活经济,让散落在民间的文物艺术活起来确实遇到不少障碍。西方不间断的持续炒古拍卖二百多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离不开生活、艺术、投资、炒股、炒古以及柴米油盐。至于政治、军事,极小轮到广大平民百姓去讨论。但政治与经济是相关的,制定政策,开辟路线是天朝制定的。弄不好就会产生矛盾。大政方针之下,胡来的官员还不少。不仅仅是受贿问题。不作为,乱作为的大有人在,这些人有个特征正如鲁迅:写一幅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有些人也许在文博部门干过几年甚至十几二十年;但对许多文物从未上手,从未深入调查研究过,有的本来是搞政工的,甚至后勤的,改革开放后,打着某某博物馆专家的旗号走上社会到处去张罗鉴定,骗吃骗喝收鉴定费。形成一股利用文物鉴定的利益集团。

  前不久,听到一位书画鉴定大师说什么唐代的书画用纸不会超过三米长二十八公分宽,凡超过的都是不对的,后仿品。这是对堂堂一个造纸发明大国的历史一窍不通。有人说,这专家连造纸是中国国粹都不了解胡说八道,这专家真不知他是什么当的。这不正应了鲁迅说的那句“嘴尖皮厚腹中空”又是什么呢?众所周知:现藏在辽宁博物馆的宋徽宗写的千字文,足有十一米长,唐代张旭写的多幅经文都有十一米长1.4米宽,怀素写的藏真自序贴也有十米长,60厘米宽,且皆是麻纸写的。白麻纸自南宋制造技术已经失传。1980年后甘肃一条村才开始研究仿古制造麻纸,但长度也达不到八米。古人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不懂不要装懂,实事求是,认真负责是鉴定师必备的素质。伪专家毕竟是无知者。

  2007年笔者以文化部《文化月刊》采编的身份参加两届共二十节课关于文物的研讨,北京故宫文物鉴定专家原中科院考古队长博士生导师李健民作为老师与我成为忘年之交,在谈及古人书画用纸方面时,李老师说:麻纸在唐代之前的西汉时期就出现了。1957年他参加在西安——西汉古墓出土的一块纸片的研究,最后经化验,证明是属代的麻纸。此后他又多次参加过甘肃天水“放马滩纸”“敦煌”麻纸残页的研究以及1990年又对1988在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纸样品进行化验,证实为麻纸。麻纸作汉唐宗时期的宫廷及文人墨客的用纸是毫无疑问,其纤维长纸张粗,长达13米,宽达1.4米至1.5米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时下,拍卖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正本清源,要实事求是,要重于科学化验,不要被那些所谓专家凭空作鉴,影响或搞乱垄断鉴定市场。占着茅芦不拉屎现象不能任其继续下去了。央企、国企应介入拍卖市场,中科院应介入鉴定行业鉴定中心,用高科技量子技术仪器进行对历代文物艺术品的鉴定,为拍卖铺平一条正能量的以科学向导向的康庄大道,让历史文物活起来,富国兴邦。

 中华传统文物的珍贵性无可伦比。西方的最贵一幅画达芬奇的《救世主》该画在2017年的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亿多美元,约为29.57亿元人民币成交。而中国晋代王羲之的一卷书法《兰亭序》仅324个字,竟于20年前北京的一位姥爷有一幅古人临摹的该书卷,有一位藏家获悉后,要以三千万元的价格买下。有人说如果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藏真自序贴》、张旭的《佛说智严贴》等以上任何一幅真迹面世拍卖,500亿相信都会有藏家或企业家参与竞拍的。如果拍卖成交,这每一幅书法的税收50亿如用于国防,以每架歼20飞机5亿元计,完全可以制造出10架歼20飞机了,况且,据统计:在全国还有八百多万亿的历史文物需要拍卖!

  综上:树立中华民族的信仰,树立中华五千年历史文物价值观、货币观。善于正确引导、收藏、交流拍卖,大力促进对历史文物的宝贵财富的宣传与科技检测,铲除官僚主义及伪专家对历史文物的偏见与负面影响,成立央企、国营专门机构拍卖,加强税收监督等无一不与发展经济、富国兴邦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