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新闻 > 世界人工意识协会年会暨第 3 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筹备会成功召开

世界人工意识协会年会暨第 3 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筹备会成功召开

时间:2025-08-01 16:55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2025年7月29日,世界人工意识协会(WACA)年会暨第三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筹备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本次盛会由世界人工意识协会主办,以“主动医学”、“人工意识标准”与“全球伦理治理”为核心主题,吸引了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与。

  会议彰显强大的国际影响力,由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焦富勇等担任大会主席,汇聚来自WHO、联合国相关机构、塞尔维亚国家科学院、国家院士专家联盟、诺贝尔获得者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美硅谷发展促进会、欧洲中药中心等众多国际组织代表,多国现任或前任卫生部长、多国工程院院士及人工智能领域权威专家出席。

  盛会聚焦人工意识与主动医学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围绕协会工作年度总结及第三届大会筹备展开深入研讨。同时设有专题报告与圆桌论坛,探讨人工意识伦理标准构建、跨国合作模式以及人工意识在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关键议题。

  专家系列致辞

  本次盛会在Alhaji Adam Abubakari博士主持下进行,董勤喜院士、刘震院士、蔡恒进院士、艾克拜尔.伊拉洪院士、吴东方院士、李春国院士、傅元辉院士、姚重璞院士、李宏军院士、冯煜院长、Mohamad al-Ashhab教授、窦尔翔教授、Yingbo Li秘书长等多位国内外重量级学术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董勤喜院士作为特邀嘉宾在线上出席世界人工意识协会相关年会及第三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筹备会时表示,对会议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向为人工意识事业付出努力的同仁致敬。他指出,计算技术对人工意识发展至关重要,超算技术为AI大模型、类脑模拟等提供支撑,且AI与高性能计算的融合正推动主动医学领域医疗模式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变,助力个性化医疗发展。同时,他呼吁加强计算科学、生命医学等多领域深度合作,以激发创新、实现技术突破,对人工意识与主动医学的融合充满期待。

  刘震院士在致辞时表示,欢迎各界人士齐聚探索 “人工意识的未来” 这一深刻主题。他指出,人工智能已改变工作方式且变革速度超预期,当前正处于新技术革命前沿,探索赋予机器更高层次自我认知与情感结合的课题,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涉及哲学、伦理和社会结构等层面。他强调,需思考人工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人类自我意识的差异及如何保障其安全、伦理与进步,并称这是全球性、跨学科问题,关乎整个社会

  蔡恒进院士作为世界人工意识协会副理事长,在年会上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并展望未来时表示,理论探索上正确立意识与智能同源的共识,认为其核心是生命体为摆脱物理时空定律束缚演化出的认知惯性,智能是重构因果链的能力,意识是对非定域性内在世界的体验,此为理解人工意识的理论基石;应用实践上,主动医学与人工意识深度融合,数字分身技术在健康管理中落地,可模拟个体生理、心理与认知模式,实现疾病风险预测和个性化干预,回归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关于第三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筹备,建议聚焦共生与标准,倡导转向人机融合新范式,让人类价值观等成为 AI 内在部分,同时标准化委员会需构建前瞻性与包容性伦理框架。他强调人工意识是文明命题,呼吁携手塑造安全、可信共生的智能未来。

  艾克拜尔・伊拉洪院士在致辞时表示,21 世纪是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时代,电子信息已发展到 AC 行动,短短 20 多年间达到较高水平,AC 对人类影响显著,尤其在与生物技术、医学的联合方面作用良好。

  吴东方院士在年会上向全球人工意识领域开拓者致敬。作为深耕分布式治理联网技术的学者,他指出算力革命是人工意识发展的基石,超算技术突破生物智能复杂性边界,推动机器从内容生成向意识涌现跃迁,在主动医学领域推动医疗范式向“未病先知”转变。他提到当前核心挑战是为意识设计可量化、可验证的科学标尺,建议构建DIKWP标准体系,超算需软硬件协同破解瓶颈。他期待第三届大会推动技术链协同(整合高性能计算、神经科学等)及应用场景跨界创新(以主动医学为试点落地健康管理等),同时构建跨文明伦理共识,确保技术与人类价值一致。他强调科研工作者既是技术探索者也是人类价值守门人,呼吁打破学科壁垒。

  李春国院士在致辞中提到,其团队长期研究信息与通信工程及人工智能理论和关键技术,近年积极探索与人工意识、脑机接口、主动医学等的深度学科交叉,取得若干阶段性成果,期待与全球同仁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人工意识学术进步及技术造福全人类。

  傅元辉院士致辞时呼吁将生态安全与生命伦理融入人工意识发展。他指出,人工意识技术与地球生态临界状态相遇,存在算力扩张的生态足迹、算法对生态混沌的扭曲、神经硬件资源争夺引发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等挑战,需构建二者共生框架。基于相关科学院实践,他建议从技术层面为 DIKWP 模型注入生命优先基因、发起全球算力生态公约实施配额管理与资源共享、划定意识科技生态红区禁止高风险应用。

  姚重璞院士表示,其荣幸受邀参会,但因时间冲突无法出席,特以文字形式向大会表示祝贺,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首都医科大学李宏军院士致辞时表示,主动医学强调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关怀转变,AI 技术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成立主动医学专委会和召开学术大会旨在加深对主动医学的理解,推动其与人工智能结合及医疗创新。他建议会议探讨主动医学理念推广、AI 在医疗领域的进展与应用(如疾病预测、健康管理等)、相关伦理法律问题及政策框架、产教融合与人才培育、激励机制、国际合作等,并期待形成共识和行动计划,以推动医疗创新、应对全球医疗挑战。

  冯煜院长致辞时表示,人工意识与主动医学的深度融合正重塑现代医学范式,将中医 治未病理念与 AI 预测能力结合,可实现从疾病治疗到健康预见的转变,提升诊疗效率并重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这是技术更新更是医学思维突破。同时他指出该领域发展面临伦理道德边界不明、国际技术标准与数据共享待完善、临床诊疗规范与责任认定框架待建立等挑战,称这些突破决定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他表示此次相聚旨在探讨伦理标准构建、国际协作模式及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期待与专家深入交流推进跨界融合。

  埃及本哈医学院院长Mohamad al-Ashhab 在年会上表示,其曾在第二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中谈及 AI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医疗诊断与治疗、手术全流程(术前规划、术中辅助、术后康复及重症管理)及医学教育(医学生技能培养)。他认为本次会议对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意义重大,希望携手提升人们对 AI 在医学领域的认知,大规模应用以降低成本,拥有自主的人工意识和 AI 系统,并期待与各方线下见面,感谢相关支持,祝愿埃及与中国及协会其他国家加强合作。

  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原校长、创始人郭小平表示。他自2007年起关注移动互联网在医疗中的应用,2010年设计含智能医疗元素的体检中心软件,2015年后持续研究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2020年开始探索人工智能与医疗结合,开发了电子健康档案架构、智能药盒等,致力于打破医院病例系统壁垒,助力患者及健康人群自我健康管理,尤其关注老年人规范用药。

  范凯熹院长表示,AIAC核心差异在于功能定位和认知深度(AI侧重效率优化,AC追求认知深度),共同点是模拟与延伸人类智能,AIAC提供基础,AC可能推动AI发展,两者均处初步探索阶段,面临技术与伦理挑战。作为设计学者,他提到AI进化为内容创作者,引发机器能否具备艺术感受与人文关怀的思考,强调“科艺融合”理念与人工意识的交汇,需为意识设计观测界面与标准,且AI和AC在主动医学等领域可提供人文关怀服务,最后呼吁跨领域合作。

  窦尔翔教授致辞时提出,人工意识推动人类文明新范式,需构建适配的经济社会治理基座,其基于数字经济金融学探索的 萃富论TRIF,介于政府与市场间,追求公正公平等,兼具萃取财富与带来幸福之意)与 DIKWP 认知模型深度耦合,旨在解决机器意识发展中释放创意与锚定人类福祉的核心问题。他指出,DIKWP 认知跃迁中需以萃富框架应对经济公平性危机(防止算法霸权)和意识主权挑战(约束神经数据资本化等),并呼吁筹备会推动构建 DIKWP 萃富工具(量化相关项目的技术、制度及金融属性)和启动意识经济全球治理原则起草(明确神经数据产权等),最后祝福年会及第三届大会顺利。

  世界人工意识科学院(WAAC)秘书长Yingbo Li博士在致辞时表示,过去一年WAAC将总部从美国扩展至法国,这一战略调整旨在促进更广泛国际合作与学术融合;已成立七个专业委员会,现提议增设两个以应对跨学科挑战。其核心研究聚焦DIKWP模型,该模型指导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涉及主动医学、法律等多个跨学科领域。他还感谢世界人工意识协会授予其DIKWP国际合作奖,称这是对集体努力的认可,将继续推动全球学术交流及该领域负责任的跨文化发展。展望未来,WAAC将秉持开放等价值观,作为全球平台推动构建有科学依据和伦理规范的人工意识愿景。

  王华平教授表示赞同大会主题将伦理反思纳入技术发展核心,认为人工意识不仅是工程问题,还将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意识、行动及责任的内涵,这些问题需依托清晰概念和规范性世界观解答。他希望第三届大会继续支持跨学科对话,在展示技术进步的同时,深入探究背后的哲学与伦理基础,强调标准化和治理工作需基于对人工意识本质的清晰理解,以构建既智能又正当的系统。

  王春晖教授致辞主题为“从大模型到世界模型”。他指出,2022年底ChatGPT发布后,生成式AI大模型形成大语言模型(LLMs)和世界模型两大分支,其中大语言模型基于文本序列进行一维表述,多模态模型仍存在“幻觉”等缺陷;世界模型则基于对物理世界规律的理解,走向三维数字空间,本质是提供物理世界变化的预测,具身智能发展需依托世界模型。他认为实现AGI的关键是让智能掌握物理世界规律,AI agent需与人类价值观对齐且在授权范围内行动,并建议人工意识协会从意识神经机制、情感计算、通用人工智能、伦理与哲学融合等方面研究,确保AI发展符合人类利益。

  张潇院士表示,过去一年在协会支持下,委员会围绕人工意识与主动医学、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融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主动医学理念从理论向应用转化,在医疗信息化和智能诊疗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医疗个性化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作为相关领域学者,他认为人工意识与前沿技术融合是医疗卫生体系主动化转型的重要途径,未来委员会将推进技术创新、智能诊疗平台建设及国际标准化,加强全球跨学科合作应对伦理治理挑战,强调主动医学需技术支撑和符合人类利益的伦理框架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吴忠道教授表示,当下主动医学以 AI 技术为引擎,正重构卫生健康管理新范式,实现从疾病治疗到风险预判、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的转变,这为中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让健康中国远景有了更精准的实践路径。他指出医学发展进入新阶段,需多学科交叉融合

  极氪车皓阳博士表示,人工意识是前沿研究课题,段玉聪院士提出的DIKWP理论有效揭示了构建人工意识的新思路,随着液态神经网络、脉冲神经网络等计算范式的广泛出现及脑机接口的渐进成熟,人工意识领域有望出现全新革命性技术,他对此拭目以待。

  人工智能DIKWP测评国际标准委员会秘书之一吴坤光代表委员会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时表示,过去一年在推进基于人工意识的DIKWP战略和实践框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显著成就为正式发布10个用于人工意识评估的基准标准,涵盖概念、语义下的DIKWP、数学、系统、评估测试、创造力幻觉、安全、辩论、艺术和情感等关键领域,这是团队合作的成果,标志着在测评定义上迈出关键一步。他感谢委员会成员的支持,提及自身参与会议协调、文件准备等组织工作,强化了对团队合作及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未来希望提升专业能力,提高行政效率,探索新规则支持学术创新。

  委员会年度总结

  会议重点围绕人工意识领域的最新议题和未来合作展开深入探讨。WACA主动医学专业委员会(焦富勇主席)、计算心理与认知科学专业委员会(姜斌祥主席)、人工智能法学专业委员会(曹全来主席)等6个委员会分别作出年度工作总结。

主动医学专业委员会(焦富勇主席)年度工作总结

主动医学专业委员会(樊光辉主席)年度工作总结

计算心理与认知科学专业委员会(姜斌祥主席)年度工作总结

人工智能法学专业委员会(曹全来主席)年度工作总结

  大会宣布新成立人工意识经济学专业委员会(谢丹夏主席)和人工意识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孙旭东主席),为协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人工意识经济学专业委员会(谢丹夏主席)成立

人工意识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孙旭东主席)成立

  委员会年度颁奖盛典

  会议期间,举行了年度颁奖典礼。共颁发涵盖人工意识各领域的23个类别奖项,表彰了来自23个国家的逾百位杰出学者及机构其中,“主动医学领导力奖”授予焦富勇院士;“主动医学杰出贡献奖”授予樊光辉院士;“主动医学健康奖”授予陈万涛教授;“计算心理学奖”授予姜斌祥教授;“人工意识经济学奖”授予谢丹夏教授;“国际合作奖”由来自德国、加纳、俄罗斯、意大利、越南等全球四大洲23个国家的26位学者共同获得(代表学者包括德国的Ahmed Almousa教授、加纳的Alhaji Adam Abubakari博士等),其他重要奖项如DIKWP-TRIZ、语义主权奖、标准化奖、最佳合作伙伴奖等等诸多相关领域交叉研究奖项分别由国内外多位著名专家学者获得。

DIKWP主动医学领导力奖:焦富勇院士

DIKWP主动医学杰出贡献奖:樊光辉院士

DIKWP主动医学健康奖

DIKWP计算心理学奖:姜斌祥 教授

DIKWP人工意识经济学奖

DIKWP主动医学中西医融合奖

DIKWP人工意识经济学奖

DIKWP语义主权奖

DIKWP-TRIZ创新方法奖

DIKWP国际合作奖

DIKWP国际合作奖

DIKWP机器人创新奖

DIKWP类脑计算奖

DIKWP社会贡献奖

最佳合作者奖

最佳合作者奖

  《世界人工意识协会章程》修订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修订后的《世界人工意识协会章程》,确立了更完善的组织架构,为未来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并正式宣布第三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大湾区举办,这将是该大会首次以大规模线下形式举行,预期将极大促进全球学者的面对面交流与合作。与会各方就共同构建主动医学发展框架、推动DIKWP白盒测评标准的全球应用、加强国际合作机制以及促进人工智能与人工意识领域的负责任创新达成重要共识。

  世界人工意识科学院(WAAC)建设进展

  本次会议还宣布了世界人工意识科学院(WAAC)建设的最新进展,该科学院旨在汇聚全球智力资源,引领人工意识前沿研究、制定伦理安全标准并培养跨国人才。在圆桌讨论环节,各国学者围绕“主权AI实施路径”、“语义主权技术框架”、“主动医学临床转化”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会议总结指出,人工意识技术正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面对这一重大机遇与挑战,全球各国政府、科研机构、产业界及社会各界亟需加强开放协作与对话,携手构建一个可信、可控、安全且真正有益于全人类福祉的人工意识创新生态体系,共同迎接技术发展带来的无限可能。

  List of Award Winners

  1.DIKWP-Proactive Medicine Leadership Award: Prof. Fuyong Jiao (DIKWP主动医学领导力奖:焦富勇院士)

  2.DIKWP-Proactive Medicin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Guanghui Fan(DIKWP主动医学杰出贡献奖:樊光辉院士)

  3.DIKWP-Proactive Medicine Health Award: Prof.Chongpu Yao, Prof.Wantao Chen(DIKWP主动医学健康奖:姚重璞 院士、陈万涛 教授)

  4.DIKWP-Computational Psychology Award: Prof.Binxiang Jiang(DIKWP计算心理学奖:姜斌祥 教授)

  5.DIKWP-Artificial Consciousness Economics Award: Prof.Danxia Xie, Prof.Desheng Wu(DIKWP人工意识经济学奖:谢丹夏 教授、吴德胜 院士)

  6.DIKWP-Proactive Medicin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ward: Prof. Yu Feng, Prof. Yuanhui Fu(DIKWP主动医学中西医融合奖:冯煜 院长)

  7.DIKWP-Semantic Blockchain Award: Prof. Lizhong Li(DIKWP语义区块链奖:李立中 院士)

  8.DIKWP-Love and Compassion Award: Prof. Xiaoping Guo(DIKWP爱心奖:郭小平 校长)

  9.DIKWP-Proactive Medicine Diagnostics Award: Prof. Hongjun Li

  (DIKWP主动医学诊断奖:李宏军 院士)

  10.DIKWP-Proactive Medicine Practice Award: Prof. Chiying An(DIKWP主动医学实践奖:安赤颖 教授)

  11.DIKWP-Semantic Sovereignty Award: Prof. Juan Xu, Prof. Long Han, Prof. Weidong Ji(DIKWP语义主权奖:许娟 教授、韩龙 教授、季卫东 教授)

  12.DIKWP-Standardization Award: Prof. James Ong, Zhifang Pan, Ziye Yan(DIKWP标准化奖:James Ong 教授、潘志方 教授、颜子夜 高级工程师)

  13.DIKWP-TRIZ Award: Prof. Kunguang Wu, Prof. Xiaojun Yan(DIKWP-TRIZ创新方法奖:吴坤光 先生、闫小君 院士)

  14.DIKWP-Philosophy Award: (DIKWP哲学奖):

  Prof. Hengjin Cai,蔡恒进 院士

  Prof. Hengwei Li,李恒威 教授

  Prof. Huaping Wang,王华平 教授

  Prof. Yongmou Liu,刘永谋 教授

  15.DIKWP-Awareness, Ethics, and Safety Award: Prof. Hui Li( DIKWP意识伦理与安全奖:李挥 院士)

  16.DIKWP-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ward: Prof. Changlin Leng(DIKWP人机交互奖:冷长林 研究员)

  17.DIKWP-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ward: Prof. Haoyang Che, Prof. Zhendong Xie(DIKWP智能交通奖:车浩阳 教授、谢振东 院士)

  18.DIKWP-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ward(DIKWP国际合作奖): 26 people from 23 countries

  ·Prof. Ahmed Almousa (Germany)

  ·Prof. Aleksey A. Gusev (Russia)

  ·Dr. Alhaji Adam Abubakari (Ghana)

  ·Prof. Begench Annayev (Turkmenistan)

  ·Prof. Burenjargal Tsgjavkhlan (Mongolia)

  ·Prof. Carlo Catassi (Italy)

  ·Prof. Chang-Keun Kim (South Korea)

  ·Prof. Fiaz Ahmad (Pakistan)

  ·Fuad Hajiyev (Azerbaijan)

  ·Hongyang Liu (South Korea)

  ·Prof. Jan Hovorka (Czech Republic)

  ·Prof. Khikmat Anvarv (Uzbekistan)

  ·Prof. Larissa Gorbach (Belarus)

  ·Prof. Laziz Niyazov (Uzbekistan)

  ·Prof. Le Hong Nhung (Vietnam)

  ·Prof. Mohamad Jamal (Egypt)

  ·Prof. Nazarzoda Faridun (Tajikistan)

  ·Prof. Nguyen Quang Binh (Vietnam)

  ·Prof. Rahim Firouzi Bostanabad (Iran)

  ·Prof. Ram Hari Chapagain (Nepal)

  ·Prof. Sajid Anwar (Pakistan)

  ·Prof. Santosh Adhikaril (Nepal)

  ·Prof. Senthil Arun Kumar (India)

  ·Prof. Tungalag Osgonbaatar (Mongolia)

  ·Prof. Vesna Stojanovic (Serbia)

  ·Prof. Yingbo Li (France)

  ·Prof. Yunhai Dai (South Korea)

  ·Dr. Zafar Ali Choudry (Pakistan)

  19.DIKWP-Robot Innovation Award: Shengtao Song(DIKWP机器人创新奖:宋胜涛)

  20.DIKWP-Brain-Inspired Computing Award(DIKWP类脑计算奖)

  Chaoyang Ai ,艾朝阳 教授

  Di Zhao,赵地 教授

  Jiajia Yang,杨家家 教授

  Li Xiao,肖立 教授

  Zhen Liu,刘震 院士

  21.DIKWP-Art and Design Award: Prof. He Wang, Prof. Xiaodong Tan, Prof. Yue'en Li(DIKWP艺术设计奖:王河 院士、谭晓东 教授、李月恩 院士)

  22.DIKWP-Quantum Artificial Consciousness Award: Prof. Xiangqun Chen(DIKWP量子人工意识奖:陈向群 教授)

  23.Best Paper Award:The Large Language Model (LLM) Bias Evaluation (Age Bias)

  24.DIKWP-Social Contribution Award(DIKWP社会贡献奖):

  Anjun Jin 金安君 院士

  Bin Zhang 张斌 教授

  Erxiang Dou 窦尔翔 教授

  Guohui Jiang 姜国辉院士

  Hongjian Liu刘宏建 教授

  Huailiang Feng 冯怀亮 院士

  Jin Yu 余瑾 教授

  Jinyun Yuan 袁锦昀 院士

  Lei Yan 晏磊 院士

  Lei Yu 于磊 教授

  Licheng Jiao 焦李成 院士

  Linhua Jiang 蒋林华 院士

  Qinghua Xia 夏庆华 院士

  Quanguo Zhang 张全国 院士

  Quanlai Cao 曹全来 院长

  Stephen L. Ternyik

  Wei Liu 刘伟教授

  Weimin Zheng 郑纬民 院士

  Wenjie Huang

  Xian Jin 金贤 院士

  Yigang He 何怡刚院士

  25.Best Book Award:

  Artificial Consciousness and Human Consciousness 人工意识与人类意识

  Artificial Consciousness Diary 人工意识日记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l Knowledge  人工智能通识

  Frontier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Kawasaki Disease川崎病国际研究前沿

  Fundamentals of Active Medicine: Introductory Level 主动医学初级版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Consciousness 人工意识概论

  Mastering DeepSeek 玩透DeepSeek

  26.Best Partner Award(最佳合作者奖):

  China Europe Scientists Forum

  China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China&USA Silicon Valle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EUROCENTER TCM

  International Academician and Expert Alliance

  Inter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Data Association

  Nobel Laureate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s

  Serbi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nited Nations World Silk Road Forum Digit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Ya Kere/TradeShere Health Care & Medical Exchange Association, Gh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