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蝉鸣声中,八陡老街的石板路蒸腾着暑气。7月11日,当山东财经大学“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淄博淄川调研队踏进青砖灰瓦的淄博市博山区八陡老街东顶村长者食堂时,正逢午间开饭。老人们在长者食堂前排起长队,饭盒里紫菜蛋花汤氤氲着热气,刚摊好的博山煎饼散发着麦香。"每周最盼饺子日!"一位白发老人笑着向我们展示餐盘,木筷轻点间,煎饼卷起邻里谈笑,汤碗盛满老街光阴。
八陡镇因八处陡坡得名,唐代采煤、宋代兴陶、清代冶铁的工业血脉深渗三百米老街,青石板路承载着孝妇颜文姜与孝子王让的"孝乡"千年文脉。当炊烟升起,东顶村长者食堂向80岁以上老人敞开大门,老街商铺与爱心人士共筑免费午餐工程。这既是孝道传承的当代实践,更是政府引导社会力量破解"养老愁"的民生答卷。送餐红色代办业务员穿梭于古运陶巷,煎饼麦香漫过清代瓦檐,让银发族在孝乡余温中咀嚼幸福真味。
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天的饮食问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东顶村长者食堂为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长者食堂的建立,让老人每天不必为买菜、做饭而操劳,节省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位老人表示:“年纪大了,儿女都在外面工作,来到这里吃饭,人多了热闹,吃饭也有胃口,而且这里的饭菜十分可口,吃得饱,吃得好,关键是免费!”一位老人说:“来到这里吃饭以后,中午也不用自己开火了,轻松多了。”
长者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的饮食问题,还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东顶村长者食堂负责人介绍说:“针对80岁以上的老人开设‘长者食堂’,一是为他们的子女解决后顾之忧,二是给老人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好地方,这样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会更好。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切实提高老年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离村前回望食堂,老槐树筛下的光斑在空碗里跳荡。方才分食煎饼的老人们正扶着门框,凝视门楣上新挂的"孝善人家"木牌。一位老人晒成酱色的手臂与百年老宅的朱漆木柱构成同色系的沧桑,而木牌金漆映亮的脸庞上,分明有尊严的星火在燃烧。老人们捧着饭盒的身影,恰似这青砖院落最温暖的注脚。
"以前怕老了拖累人,现在倒成'宝贝疙瘩'了!"老人的玩笑话让我们豁然开朗:这青砖院落里真正的养分,从来不止于煎饼汤饺,而是被集体经济重新擦亮的老年群体的生命尊严。八陡老街的东顶村长者食堂早已超越物理空间,成为了乡村养老的精神地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