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新闻 > 全城联动 6大板块 数百场群文活动 第48届“武汉之夏”于6月28日火热启幕

全城联动 6大板块 数百场群文活动 第48届“武汉之夏”于6月28日火热启幕

时间:2025-06-30 15:39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各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各区文化馆(站)协办的第48届“武汉之夏”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以下简称“武汉之夏”),于6月28日在汉口江滩大舞台开幕。

  本届武汉之夏以“夏至武汉‘暑’你精彩”为主题,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模式,突出“城市即舞台、全民共参与”的理念,聚焦支点建设,提振文旅消费,为市民和游客奉上贯穿整个夏日的文化盛宴,力求满足群众个性化、多元化的文旅消费需求,持续点燃“夏日经济”。

  开幕式演出亮点纷呈

  开幕式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并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长江网、武汉群众文化云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让全国观众共享这场充满荆楚风韵与时代气息的群众文化盛宴。本届开幕式以“群文精品荟萃”为鲜明特色,集中展示了武汉市群众文化创作的丰硕成果,并生动弘扬了武汉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铸就的“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和“抗疫精神”。

  开场舞《武汉·嗨起来》拉开帷幕,瞬间点燃了属于江城夏日的热情。随后登场的湖北小曲《鹤归来》,作为第十九届群星奖的获奖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惊艳全场。作品巧妙运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小曲的形式,通过婉转悠扬的曲调和深情的演绎,深情讴歌了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武汉人民展现出的“抗疫精神”。男声独唱《再见了,大别山》情感真挚、荡气回肠,动人的歌声不仅表达了对革命老区的深情眷恋,更深刻缅怀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传承和弘扬了“大别山精神”。正在冲刺全国群星奖复赛的小品《旺铺转让》,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了武汉人民在抗击特大洪水中淬炼出的“抗洪精神”。最后,楚调戏歌《黄鹤楼》,巧妙融合地方戏曲精粹与现代艺术形式,赋予千古名楼新的艺术生命,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彰显了武汉戏码头的迷人风采。

六大板块点亮全城

  魅力广场舞:以“聚力建支点 引领新风尚”为主题,采取“广泛参与、层层展演、逐级遴选”原则,创新实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引导活动走进景区、公园等场所;坚持“面向基层,热在群众”思路,通过线上投票、“线下线上融合”的方式,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性,激发群众热情,扩大覆盖面,展现武汉人民建功新时代、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的精神风貌。

  文艺团队秀:以“聚力建支点 展示新风采”为主题,按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四大艺术门类,由各区组织遴选,报送优秀团队参加全市展演,充分展示群众文艺团队风采。

  戏曲达人秀:以“聚力建支点 繁荣戏码头”为主题,遴选京剧、汉剧、楚剧等戏曲门类中优秀群文作品及团队,组织戏曲票友、爱好者到各区开展交流展示;选派戏曲专业群众文化工作者下基层辅导群众戏曲文艺团队和骨干人才,助力武汉“戏码头”建设。

  街头音乐会:每周五至周日晚,实力乐队与新锐歌手将走进全市各大文化广场、热门旅游景点和特色街区,用音乐搭建市民与游客的情感桥梁,让街头旋律成为武汉城市精神的生动注脚。

  书画摄影展:组织书法、美术和摄影艺术作品举办主题展览,让艺术深度融入城市空间,渗透市民日常生活,打造可触摸、可感知的美学生活样本。

  露天电影院:遴选弘扬“三大精神”优秀影片,在汉口江滩、社区、文化广场等地放映,市民可在江风中席地而坐,在流动的光影中重温历史荣光,感受城市发展蓝图。

  三大特色燃动夏日经济

  全城联动:充分发挥全市文化馆联动作用,依托各级文化阵地、文化队伍及“武汉群众文化云”等资源,市、区同步组织开展涵盖六大板块数百场群众文化活动,实现“全城有戏”。

  文旅融合:深挖资源优势,在特色文化广场、知名夜市、人气景点、特色街区、商圈等处广泛设置舞台。本土乐队、社会优秀文艺团队轮番登场,让文化生活更具“烟火气”,使武汉成为今夏文化生活的主场。

  创新服务:紧密结合武汉人消暑纳凉习惯,活动时间重点聚焦周末、节假日的夜间时段,吸引群众走出家门,欣赏美景、娱乐购物,有效促进文旅消费融合,形成“文旅+”发展新模式。

  “武汉之夏”创办于1978年,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岁月洗礼,已从最初的纳凉活动,发展成为武汉市民参与度高、规模大、地域特征显著、时代感强的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多年来,它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旅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民参与共襄盛举,全城联动点亮盛夏。第48届“武汉之夏”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已蓄势待发,诚邀广大市民和游客共赴这场属于江城的夏日文化之约,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武汉的活力、温度与魅力!(通讯员:周瑶 程康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