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岁的李老先生半年前咳血不止、命悬一线的病容。“是济南复大肿瘤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老人抚摸着胸前口袋里最新的复查报告,在他的描述中,济南复大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与肿瘤抗争的至暗时刻。 近日,记者深入济南复大肿瘤医院,通过患者自述、主治团队访谈、多学科诊疗档案追踪,还原这场“医患同心破死局”的生命接力。 “2021年,我第一次咳出血。”李老先生回忆道,彼时他刚过完70岁生日,本该是含饴弄孙的年纪,却被剧烈的咳嗽和腥甜的铁锈味击垮。“每天咳两三次,每次四五口,血是鲜红的,像刀割一样疼。”老伴在一旁抹着眼泪补充:“后来越来越严重,一天能咳十几次,痰盂里全是血沫子。” 在济南第五人民医院,胸部CT的阴影如乌云压顶——疑似肺肿瘤。转诊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后,电子支气管镜确诊为“肺鳞状细胞癌”。然而,高龄与基础疾病让手术成为禁忌,齐鲁医院考虑手术风险大,建议做化疗治疗,但化疗的副作用更让老人望而却步。“我们老两口抱头痛哭,觉得天都塌了。”李老先生的老伴哽咽道。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李老先生咳嗽咯血症状比之前加重,每日4-5次,一次5-6口,日咯血约150ml左右。转机出现在2023年7月。在病友推荐下,李老先生了解到济南复大肿瘤医院的微创治疗,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住进了济南复大肿瘤医院肿瘤一病区。“当时加床都住满了,走廊里都是患者。”老人回忆,“济南复大肿瘤医院的周院长问诊的时候,问得特别细:咳嗽的频率、痰的颜色、有没有胸闷……他说‘老爷子别急,咱们先查清楚再定方案’。” 多学科会诊(MDT)在24小时内紧急启动。影像科、介入科、肿瘤内科专家围坐一堂,反复推敲CT影像中的每一个细节。“周院长指着片子上的血管说,肿瘤包裹着支气管动脉,传统手术风险太高,但可以试试‘碘125粒子植入+血管灌注’的微创组合拳。” 手术室的红灯亮起。李老先生躺在济南复大肿瘤医院手术台上,一病区的丁主任亲自上台。术后第三天,奇迹出现了。“早上漱口时,痰里没有血了!”李老先生激动地说,更令他惊喜的是,以往爬两层楼就喘不过气的他,竟能扶着病床栏杆慢慢挪步。 “丁主任每天查房至少三次,连夜里翻身多咳了一声都要调整用药。”李先生老伴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着每次的医嘱和护理要点。“有些医院把患者当‘病例’,济南复大肿瘤医院的医护把我们当‘家人’。”住院期间,护士们会教他们做呼吸操、搭配营养餐,甚至帮老人修剪指甲。 做完治疗后,李老先生回家休养,回家一段时间后咳嗽明显减轻,也不咯血了,瘤体缩小很明显,效果显著。三个月后,复查CT让所有人惊叹:“就像一场精准的‘核爆’,把癌细胞炸得片甲不留。”丁主任用形象的比喻解释疗效,而李老先生更愿意称之为“重生”。 离院前,李老先生将一面锦旗送到护士站。他说:“我要让更多人知道,得了肿瘤不是世界末日,微创技术能让我们活得有尊严、有希望。”如今的李老先生,已成为济南复大肿瘤医院的“抗癌明星”。在他的推荐下,不少病人和家属都慕名而来。
“肿瘤患者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希望。”济南复大肿瘤医院周院长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想让高龄患者活得长,让中晚期患者活得好,让贫困患者治得起。要通过粒子植入、血管灌注等微创技术精准打击癌细胞,用科研的态度做医疗。同时也要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患者重拾信心,用关爱子女的情怀做服务。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就要守护这份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