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财经 > 淄博涅槃:一座工业老城的生态转型之路

淄博涅槃:一座工业老城的生态转型之路

时间:2025-02-17 09:18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2025年1月10日,上海大学"从容应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淄博市,围绕"产业转型背景下污染之城何以蜕变成新家园"展开为期5天的深度调研。这支由纪梦婷、吴方缘、韩元方、肖梦磊、和东靖、马京旭六名学子组成的团队,走访了12家工业企业、8个生态修复项目及6个社区,以多维视角解读这座老工业城市的绿色突围密码。

  从"钢城"到"绿城":产业升级的阵痛与新生

  在淄川区某焦化厂旧址,团队成员韩元方用无人机记录下令人震撼的对比画面:斑驳的烟囱与新建的光伏发电板隔路相望。"这里曾是空气污染重灾区,如今腾退土地建起了新能源产业园。"陪同调研的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以来,淄博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近万家,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能耗下降超30%。团队负责人纪梦婷在调研日志中写道:"我们原以为产业转型是壮士断腕,但海思堡服饰的案例颠覆了认知。"这家传统纺织企业投入8000万元引入物联网系统,实现从接单到生产的全流程数字化,不仅能耗降低25%,还打开了欧美高端市场。"阵痛期不可避免,但数字化和绿色化正在重塑产业基因。"团队经济成员马京旭分析。

  生态修复:重现"齐国故都"碧水蓝天

  "十年前这条河漂满油污,现在竟能钓到鲫鱼!"在孝妇河湿地公园,78岁的市民王建国向调研团队展示手机里的对比照片。数据显示,淄博市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8天,较2017年增加112天,重点河流水质全部消除劣V类。团队生态专员肖梦磊重点关注了矿山修复工程。在临淄区金山镇,58座废弃矿山的蝶变令人惊叹:通过岩壁加固、土壤改良和植被重建,曾经的"秃头山"已变身中药材种植基地。"每亩土地年产值从不足千元跃升至3万元,生态价值正在转化为经济价值。"肖梦磊在报告中强调。

  居民视角:环境改善带来获得感提升

  "以前总担心孩子得呼吸道疾病,现在周末全家都去齐盛湖露营。"在张店区世纪花园社区,全职妈妈李娟的讲述让吴方缘感触颇深。调研数据显示,淄博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从2016年的67%提升至92%,"15分钟生态生活圈"基本建成。

  但转型中的阵痛依然存在。团队成员和东靖走访了3个下岗工人聚居区,发现45岁以上再就业率仅为58%."环境变好了,但如何让转型红利惠及更多群体,仍是重要课题。"和东靖在座谈会上建议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

  专家建言:转型需政策、技术与民生的三重共振

  上海大学教授文学国评价团队报告时指出:"淄博经验证明,生态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构建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培育新能源、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团队最终形成20条建议,包括建立转型企业"白名单"制度、推广"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设立专项就业保障基金等。这些建议已提交至淄博市发改委

  结语

  当调研团队登上鲁山瞭望台,目之所及是绵延的绿海与林立的风机。这座曾以"一城煤灰半城土"闻名的工业重镇,正以"半城青翠半城湖"的新貌诠释着"两山理论"的实践智慧。正如团队报告扉页所写:"转型之路从无坦途,但跨越阵痛的淄博,已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蹚出一条希望之路。

  "夜幕降临时,调研组成员在齐盛湖畔整理资料。对岸灯光秀正演绎着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时空对话。这份来自青春视角的观察报告,或许正在为更多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镜鉴。

  (调研团队:纪梦婷 吴方缘 韩元方 肖梦磊 和东靖 马京旭;指导老师:文学国 史长青教授)

  (本文数据来源:淄博市生态环境局、统计局及团队实地调研)